引领餐饮新篇章的预制菜,品质与规范并行之路虽远必达让预制菜行业的安全壁垒更加坚实、牢靠,预制菜方能打破恐慌认知,并被更多消费者所认可,行业也才能更好前行,避免从风口转向风险。6
发表时间:2024-01-17 11:53 小利前文提到,对于预制菜产业未来市场的预测将达万亿级。大力改造与兴建预制菜基地固然是为未来市场做准备,但面对当下全球经济发展滞缓、消费降级的大背景,预制菜市场体量能否支撑预制菜基地的综合储量,预制菜产品利润能否支撑预制菜基地的综合成本,此处需要打一个问号。 但是专业数据也表明了一点,无论是企业还是中国各省市对于预制菜产业的远景预期似乎也不站在抵制的一方。仅河南一省,2022年10月印发《河南省加快预制菜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力争到2025年,全省规模以上预制菜企业超200家,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 2023年2月印发《支持绿色食品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每年安排财政资金5000万元,对预制菜单项菜品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预制菜套餐产品年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新开发畅销预制菜单品或套餐产品的预制菜企业给予奖励; 2023年12月下达资金3500万元,用于对河南固佳食品、河南省农都农业等35家预制菜创新企业和供应链企业予以奖补。 2023中央发布的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更是明确提出“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 2023年7月份发布的《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也指出培育“种养殖基地+中央厨房+冷链物流+餐饮门店”模式,挖掘预制菜市场潜力,加快推进预制菜基地建设。 在政策引导和各地方大力改造与兴建下,预制菜基地在华夏大地蓬勃发展,从省(市、区) 分布数量来看,仅山东、广东、福建三地预制菜百强基地便坐拥43个,其中山东17个、广东和福建均为13个。 同时还有一个事实就是,预制菜基地相对于普通仓储基地或物流基地而言,其更加倾向于三产融合模式,即一二三产融合,是以农业为基本依托,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 未来如若预制菜产业呈现下行趋势,如此庞大的预制菜基地数量如何转型恐将成为摆在广大从业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不过,从京东双11预制食品成交金额同比增长44.1%。对比2021年京东618预制菜领域的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2倍,销量同比增长1.8倍来看,这个担心短期内是多余的,未来怎样未曾可知。 北京快行线冷链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培军认为,预制菜基地主要从事生鲜食品加工、中央厨房预制菜、生鲜冷链仓储配送、食品检验检测和食品安全溯源管理等环节,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园。不单仅具备存储属性,未来虽然市场前景是光明的,但也应未雨绸缪,搭配更多客户渠道,把预制菜产业作为锦上添花的一项,才是预制菜基地更健康长久持续的发展之道。 同时,合法合规、标准统一、贯彻执行也应在预制菜领域中有更明显的体现,不仅是为该风口行业的健康前行,更为普罗大众吃进口中的安全。 目之可及的未来,预制菜行业势必会如其他各行各业一般,经历增长、爆发、整合与再发展多个阶段,而贯彻与发展始终的都将会是安全问题,毕竟如果吃的安全、吃的放心都无法确保,大众消费者绝不会买单。 而从政府层面而言,加深政策监管、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在规范行业标准的同时,让预制菜行业内的各环节参与者都时刻保持警醒。对于预制菜行业的安全问题,还应保持谨慎态势。 在企业审批、仓储配送、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大数据监控、定期寻访、不定期抽查等多种方式,确保“民以食为本”的“本”不出问题。 从行业、企业而言,则应加深技术赋能。像是建立全程可追溯的信息系统,让预制菜从原材料开始到成品再到消费者手中都查有可循,以确保出现问题之时的相关确责;再比如建立无死角“透明厨房”,通过视频监控等设备的引入,不仅让预制菜的制作过程处于透明之下,更可以将预制菜的制作过程直播给大众。 最后,从预制菜的产、储、销、配各环节而言,冷链运输、仓储则尤为重要。考虑到预制菜从原材料到成品过程中,原材料的新鲜程度直接决定了成品的品质,正确、规范的冷链运输、仓储会为预制菜构建起生产的安全城墙。 其次考虑到预制菜从仓库到消费者手中需始终保持低温冷藏才能确保成品的口感,正确、规范的冷链运输、仓储则会为消费者构筑起购买的安心氛围。 通过多方面共同发力,让预制菜行业的安全壁垒更加坚实、牢靠,预制菜方能打破恐慌认知,并被更多消费者所认可,行业也才能更好前行,避免从风口转向风险。 声明:此篇为浙江小利科技有限公司的网站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https://www.xiaolikj.cn/sys-nd/131.html
|
|